
开源协议
:GPL 3.0
(未经作者授权,禁止转载)描述
前言
在我构思要做这个电子负载之前(2023年初),那时迷上设计快充模块,但测试快充模块的输出电流,恰好需要电子负载来配合。
常见的方案是用DC电源供电,对于我乱成山的工作台,再搭根线供电确实受不了,所以就有做自供电的方案。
方案设计主打一个结构简单,适合新手,同时卖相也过得去的一体式产品。
(PCB打样请用第二版,Board2)
2023-11-30增加一些使用说明
产品说明
内含锂电池保护、充电电路、快充诱骗、恒流控制,各个电路几乎独立,可按需焊接节省成本。
说到成本,一块PCB分上下层焊接,焊接不同的元件,组合起来就成了主体。
加上一个常见的双显数字电压电流表,再加上一个9.9元包邮的CPU风扇,成本就能压缩到极致。
输入接口:Type-C,M4香蕉插座,支持裸线接入
设计测试电压0~20V
设计测试电流0~10A
电路说明
1.锂电池保护电路
采用TP4056芯片,常用芯片,这个不作过多说明了。
控制电源开关是三脚三档开关,能把充电和保护电路完全独立分开,省成本可以不焊充电电路,改为更换电池方式。
2.锂电池保护电路
一般常用方案为DW01+8205A结合,就是8205A焊接不怎么友好,改为一个封装大一点的IP3005A来解决,直接搬手册画的。
3.升压供电电路
因为CPU的散热风扇多数为12V,而且驱动电压越高,MOS管的导通电阻相对小一点,所以就选升压到12V吧。
4.诱骗电路
其实要测试快充模块行不行这个就不能少,这个电路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必须的。
电路包含5V,9V,12V,15V,20V不同电压的诱骗,通过一个拨码开关控制。
如果你用不上,可以完全不用焊,一点都不影响测试。
5.恒流控制
利用LM358对采样电阻R8两端的电压进行比较,从而控制MOS管的快速通断,达到恒流控制的目的。
首先用TL431产生一个2.5V的基准电压,R20和R7的比例需要根据采样电阻的实际阻值来选择。
例如双显电压电流表的康铜丝阻值为7.5毫欧,电流表最大测量电流为10A,
所以网络标签点FB1的最大电压为75mV,换言之,R7的分压点最高电压为75mV。
由于R7为可调电位器,一般不作更换,所以只需要改变R20的电阻就行了。
电压=2.5V*(10K/R20+10K)
按公式计算R20约300K,但是我自用的电压表有点不一样,用的是51K,要注意要注意。
其实吖,这里设置的分压点电压,目的是限制最大恒流电流而已,防止放电电流过大集体冒烟!
重中之重:焊接组装
下层PCB的底面焊接四个部分电路,锂电保护,充电,升压,恒流控制。
下层PCB的顶面焊接开关,电池座,电位器。
三脚三档开关先不接上,方便对各个部分上电测试,事实上只要焊接无误是不会冒烟的~~~
然后是下层顶面和上层顶面的焊接元件,包括数显电压电流表的接线。
上层的MOS管采用倒装方式,散热片是朝上的,用于与散热器接触,散热片的孔与PCB上的孔对齐就可以。
参赛LOGO也在这里显示一下。
上下层线材连接,一般电压电流表的供电接口,CPU风扇电源接口都焊在下层。
把两块PCB展开后的视角
上下层PCB通过铜柱连接
M3x12+6,两段;M3x18+6,一段
经费一般的话,顶端用普通螺母固定,经费能报销的用贴片螺母,美观整齐。
上层靠外侧的四个孔是用来扣CPU风扇的,旧式的775针风扇,或者现在流行的两用风扇都可以安装到位。
基本使用方法
三脚三档开关,从左往右三个档分别对应【充电】【空档】【供电】
【空档】,完全切断锂电池与其他电路的连接,避免电量的不必要损失。
往左打的时候,锂电池连接充电电路,可以进行充电。
往右打的时候,锂电池连接升压电路,相当于普通的电源开关,进入工作状态。
电位器的作用用来调节恒流电流,最大放电流如上面说的通过改变R20电阻来设置。
快充诱骗芯片CH224K耐压24V左右,在不使用诱骗的时候,尽量断开芯片的供电,需要用到的时候才把拨码开关的第一位拨向ON
最后制作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,就是电位器焊接前一定在测量最小值是否能够归零。
这个阻值会直接影响上电后的恒流控制最小值,质量好的为0.07A,差一点去到0.7A,如果要求不高可以忽略。
下方视频演示其中一个就是用了质量差的电位器。
十万个为什么之快问快答
1.使用时长约为多少?
>一般测试时间不长用一节电池就够了,可以安装两个电池盒增加使用时长
2.能够测试20V以的电压吗?
>更换耐压更高的MOS管就可以了
3.测试电流能超过10A吗?
大于10A电流的电流表都需要用到分流器,占用空间大,很难往里面塞
解决方法:可以用几个采样电阻并联贴在PCB上,需要计算同等阻值,加强PCB导流能力
总的来说,可以实现但不建议
4.全部电路元件都需要焊接吗?
>除了恒流控制部分,其他部分可选择性焊接,也就是你需要用到哪部分就焊接对应的元件
5.想到继续补充
设计图

BOM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