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作品签到
专业版

PCIe 转四盘位 U.2 背板和硬盘笼

工程标签

1.5w
0
0
43

简介

低成本的 U.2 硬盘背板和硬盘笼方案,将 PCIe x16 转换为 4 个 U.2 硬盘接口,使用 JAE FI-R 51p 连接器和线材连接。

简介:低成本的 U.2 硬盘背板和硬盘笼方案,将 PCIe x16 转换为 4 个 U.2 硬盘接口,使用 JAE FI-R 51p 连接器和线材连接。

开源协议

BSD License

创建时间:2023-04-20 07:29:34更新时间:2023-05-16 05:50:03

描述

PCIe 转四盘位 U.2 背板和硬盘笼

简介

近期固态硬盘价格持续走低,一些 U.2 “起夜级”大船固态的价格已经降到 0.25/GB 左右。单个 U.2 盘用 M.2 或其他 SFF 系列接口转接线或 PCIe x4 转接卡即可使用,而多个硬盘通常需要多盘位背板和硬盘笼,以便集中供电和散热,以及快速安装和拆卸。与量大管饱的 SATA/SAS 硬盘笼不同,市面上的服务器 U.2 硬盘笼大多价格偏高,且兼容性较差(例如采用自定义的电源和信号线序、主控需与自家主板连接识别等)。

本工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 PCIe 转接四盘位 U.2 背板和硬盘笼 (P3, P5) 设计方案,四块硬盘可同时跑满 PCIe 3.0 x4 带宽(P8; 因缺少相应设备,未测试 PCIe 4.0 的情况)。

p3_pcb_bottom

p5

p8_disk_benchmark

设计特点

制造成本

PCB 整体尺寸控制在 10cm x 10cm 以内,采用 7628 层压结构和 100 Ohm 差分阻抗走线,绝大部分器件布置在顶面,可在嘉立创低成本打样贴片 (P1);PCB 沿开孔剪开即得到 PCIE 转接板和背板。
p1

连接线

PCIe 转接板和背板使用 JAE FI-R 51pin 连接器和线材连接,短距离可使用 FFC 软排线连接,价格极低;长距离可使用全同轴线改善信号质量,价格与 SFF 8643/8654 8i 等线材相当或略低,但连接器和线材体积显著低于后者,便于走线 (P2)。

连接线关键词:VBO 51p; FI-R 51p; 注意选择 第 1 脚连接到第 51 脚的“同面”线材

p2

供电

使用 PCIe 6pin 或 XT30 接口提供 12V 供电,电源大面积铺铜,并采用多颗电容滤波,满足 U.2 硬盘每盘位 25W 的峰值功耗需求。每块盘留有一个贴片保险焊盘,如不需要可直接一坨锡/粗铜线/吸锡带短接。
板载小体积 NAE 12S03 电源模块提供 3.3V 供电,同时保留 3.3V 外接供电接口,使用外接供电可省去电源模块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
散热

提供 80mm 风扇固定孔位(孔距 71.5mm ,孔径 4mm)和两个 4pin 风扇接口,风扇供电可通过开关选择背板 12V 或从主板接线,后者可对 PWM 风扇调速测速(如需测速,将背板背面风扇接口旁的 0 Ohm 电阻 (R30) 焊盘短接);盘位间距 20mm ,背板镂空开槽,即便安装 15mm 厚盘也有散热空间 (P4)。
p4

硬盘笼

该背板可搭配 2080 欧标铝型材组装成硬盘笼。

  1. 取两个 2080 型材(长度不小于 100mm),相距 80mm 平行放置,将背板上的四个孔位对准型材端面的孔位固定;背板固定孔径为 3mm ,可在型材上攻 M6 螺纹,再装 M6-M3 螺纹牙套,用 M3 螺丝固定;背板与型材间需垫高 2mm ~ 3mm ,以免型材短路背面焊盘。
  2. 在硬盘侧面的螺丝孔位上固定几个外径 6mm 的垫片或螺母 (P7),即可将硬盘沿型材的开槽滑入,与背板连接 (P6);取出硬盘时,可用较细的浸塑晾衣夹夹住硬盘,向外拉出。
    p7
    p6
  3. 硬盘笼可再加装顶板和底板强化结构强度。最上方盘位安装 15 mm 厚盘时,顶板需要与型材间垫高 2mm 左右,也可垫高更多以便取出硬盘(顶板与硬盘空间不够的话,可以用细棍从背板和顶板的间隙中把硬盘顶出去);由于风扇孔位在垂直方向上不居中(考虑到最下侧硬盘的散热和连接器布线),风扇会向下凸出一部分,因此底板也建议垫高。

优化讨论

PCIe 2.0 及以上的信号线差分阻抗应该为 85 欧,但用阻抗计算器算出来 7628 层压的线宽过宽,得 3313 的层压才能满足需求,但 3313 的层压既无法用 PCB 打样券,也不能选经济型贴片,成本爆炸,所以换成了 7628 层压的 100 欧阻抗,又不是不能用。

NAE 12S03 体积非常小,和 1206 MLCC 电容相当,外围电路也不需要大体积的电感,但立创商城和某宝都没得卖,仅某鱼上有一家,单价还不太便宜。在板子上留了外接 3.3V 供电的接口,可以选择不贴 NAE12S03 和外围元件,从 PCIe 转接板上拉 3.3V 出来,这样可以再省点成本,缺点是得再拖一根线。整个背板对 3.3V 的功率需求倒是不大,每个 U2 盘大概几十毫安,再加时钟缓冲芯片的几十毫安,如果有其他低成本、小体积的 3.3V 辅助供电方案欢迎一起探讨。

背板上的绝大部分元件都放在了顶面,背面只保留了 U2 母座、贴片保险丝和风扇测速选择(一个 0 欧电阻),这样立创贴片经济型贴一面搞定大部分,缺点是得自己焊四个 U2 母座,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麻烦。考虑到 FI-R 的母座厚度比较小,或许可以想办法把所有元件都放到同一侧,然后只需要自己焊通孔器件,工程量会降低很多,还可以在接口背面的位置做强化支撑。但是几个螺丝固定孔位和散热槽会极大限制布线空间,大概一半的信号需要经过两次过孔(现在背板上所有差分信号都只经过一次过孔,PCIe 转接板上也是至多一次),连接器也不一定有合适的位置(改成两个 21P 和两个 31P 连接器组合?)。

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用 3D 打印外壳加服务器硬盘托架做硬盘笼,后来发现自己没这个设计能力,就选了更简单(大概也更便宜)的铝型材方案,缺点是体积和重量都有点膨胀,装配的时候也需要仔细微调(裕量留的比较小),不然可能会卡住硬盘推不进去。可以先把背板、顶板、底板螺丝拧松一点,把盘装进去,然后慢慢轮流上紧螺丝,上的时候尽量把型材向外侧拉,这样大概能再拉出来一毫米左右的空间,拆装硬盘的时候会更顺滑。

参考

本设计主要参考了以下项目,在此对各位作者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:

  • PCIe Bifurcation, 作者:OldMonster
    使用了项目中关于 PCIe 阻抗设计、差分对极性反转、时钟缓冲器电路设计、PCIe 金手指封装等内容,使用 JAE FI-R 51P 连接器做 PCIe 信号延长线的设计也来自 OldMonster 。
  • 华为供电热插拔硬盘柜,作者:霜秋凛然
    参考了背板供电和风扇切换连接的设计。
  • QNAS 四盘位 3D 打印 NAS 机箱,作者:汪汪队射手
    硬盘固定方式受此项目启发。

图片

  • P1. PCB 样板(顶面)
    p1_pcb_top_uncut
  • P2. PCIe 转接板和硬盘背板(顶面)
    p2_pcb_top
  • P3. PCIe 转接板和硬盘背板(底面)
    p3_pcb_bottom
  • P4. 硬盘笼(背面),红色矩形长条为绝缘胶布,贴在铝型材上
    p4_cage_back
  • P5. 硬盘笼(前面)
    p5_cage_front
  • P6. 装满的硬盘笼(前面)
    p6_cage_front_full
  • P7. 硬盘固定螺丝
    p7_disk_screw
  • P8. 四块硬盘同时测速
    p8_disk_benchmark

设计图

未生成预览图,请在编辑器重新保存一次

BOM

暂无BOM

附件

序号文件名称下载次数
暂无数据
克隆工程
添加到专辑
0
0
分享
侵权投诉

工程成员

评论

全部评论(1)
按时间排序|按热度排序
粉丝0|获赞0
相关工程
暂无相关工程

底部导航